《成为开源人》缘起
一本封面很神奇的书
那天我在逛书店,遇到一本非常有趣的书。关键在于,这本书的封面是一段C语言写的Hello World程序,而书名却叫《成为人类学家》。而我因为《大教堂与集市》中提到的“礼物文化”的原因,有很长一段时间,都对人类学很感兴趣,于是我翻开这本书,想找一下为什么人类学家,会对编程语言、源代码、Hello World感兴趣?
当然,我翻遍这本书,也没有找到关于计算机人类学、软件人类学,或者开源社区人类学之类的研究。不过,出于好奇,我还是把这本书买回了家。
一群志同道合的人
这是一本合集,是几十位国内的青年人类学家的学术自述。因为大家都有人类学的学术背景,所以这本书除了描述各种各样有趣的个人经历,也带有非常浓厚的自我剖析的意味。书中有一篇黄剑波老师的自述,其中一句话非常有代表性:“我们进而试图去处理到底一个宗教信徒是如何体认其信仰,如何实际感受和“成为”(becoming)一个宗教实践者的过程。”
而《成为人类学家》这本书,也是在描述诸位亲历者,成为人类学家的过程,将“人类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”的过程。
同样的过程,也出现在开源人这个群体。当我将这本书,分享到【OSCAR·开源之书·共读】群里时,我们几乎不约而同的想到了《成为开源人》这一书名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:我们如何接触开源,如何理解开源,以及如何成为开源人的过程。
一本写给现在与未来同道的书
通过在群内讨论,以及四处找朋友约稿的过程中,我越来越清楚这会是一本怎么样的书了。书中的作者,将不仅仅是开源大牛、业界老鸟,唯一的标准是:TA真诚的认同自己的“开源人”身份。也许是开源技术人、也许是开源商人、也可以是开源教育者、开源社区工作者、开源学术研究者,总之,只要是在某一天,TA突然意识到“我是一名开源人”了,并且能够将这一转变的心路历程记述下来,就会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。
相较于其他的行业、领域,比如“人类学家”,开源人的自觉意识,其实是很晚才出现的。毕竟从 1998 年算起 Open Source 这个词诞生也不过 25 年。到开源传入中国,中国的 IT 技术人,技术社区的运营者,程序员,架构师,产品经理,设计师等等角色逐步出现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才逐步找到了共同点,开始凝聚起来,共同发声,共同思考,共同阅读,并共同进步。
“开源同道中人”的抱团意识,现在还刚刚起步,我们也需要通过这样的自述,确立自身的定位,并且激励、吸引、启发更多未来的同道。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:成为开源人,是一个令人开心、兴奋、并且充满挑战,促人成长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