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与开源

企业与开源的关系

不解 → 震惊 → 担忧 → 分析 → 诋毁 → 反思 → 引进 → 利用 → 拥抱

从历史上来看,最初的企业都是看不懂开源的。随着愿意尝试的企业越来越多,愿意了解甚至学习开源的企业越来越多。到了现在,企业“号称”拥抱开源,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选择。但是,在我看来,只有斤斤计较的企业,才有可能在开源的领域越陷越深。

对于企业来说,使用开源能够省钱,参与开源甚至主动开源还能赚钱,这才是他们愿意持续投入开源的核心动力。

个人可以坚持理想主义,但是企业首先应该活下去。只有那些斤斤计较,然后不断尝试,再不断地从开源获得回报的企业,才会是开源领域坚定的支持者。


开源给企业带来的机会


开源是如何驯化企业的?

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开源,但是,事情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尤其是那些较早采用开源的企业,多半都有掉进坑里的机会。但是,至少有两类企业,会坚定的使用开源。第一类是非常小,甚至尚未赢利的初创企业。对于他们来说,成本是首要因素。另一类是高速成长,越来越大的企业,传统的商业软件,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,他们只能自己动手,基于开源软件做修改,来满足自身的需求。第三类企业,则是那些找到了基于开源的商业模式的企业。随着开源软件的不断成熟,这样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具有可行性,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。

从使用,到修改后使用,甚至修改后赚钱,总之是有很多企业,在内部维护了某个开源软件的自己的私有版本。这时,有两种新的“烦恼”产生了。首先是License,企业们开始意识到,有些License是强制他们要在修改商用之后,将修改的代码开源的。为了避免法律风险,他们只能将代码回馈社区。其次是开源的发展速度太快了,当开源社区又推出新的版本,企业自己的私有版本,该何去何从呢?留之无用,弃之可惜。企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,要不要将自己的私有版本,回馈社区?也许,尽可能减少与上游社区的差异,才是成本更低,收益更高的方案。

从怀疑到采用,从私下使用到回馈社区,企业们也必须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认同开源社区的理念和文化,这就是企业被开源驯化的过程。


企业里的员工发生了什么变化?

那些开始接受开源的企业,看待员工的方式,首先会发生变化,然后是员工的构成成分,以及他们的能力结构,都将发生缓慢,但却不可逆转的变化。

首先是招人,那些从不使用开源技术的企业,只会使用自己研发的技术,自然也不会将掌握某种开源技术,写入他们的招聘条件之中,只能要求考察各种基本能力。反之,他们就会想要寻找各种熟手,甚至高手。以致到了现在,候选人可以仅凭自己的开源经历与社区贡献,就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。

其次是人员组成,越来越多的开源高手进入企业,并且胜任愉快,这就使得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成为可能。企业内部的技术栈,系统架构,甚至开发模式,也会逐渐的变得越来越开源。企业内部,从用开源、到学开源,再到懂开源。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。

最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变化,在就业市场上,懂开源成为一个巨大的优势,开发者在职业生涯中,积累开源方面的经验将不会被浪费。更进一步说:由于开源技术的普及,开发者的横向比较变得更加容易了。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,乐于在工作中使用开源技术(甚至是尚不成熟的开源技术),还会有不少比例的开发者,不仅在工作中使用,也愿意投入自己的业余时间,成为开源社区的贡献者。


更懂开源的企业们在做什么?

对于员工们发生的变化,有些企业是比较担忧的。随着开源技术大行其道,开发者群体的能力和经验积累变得更加容易了。一方面企业更加容易招到符合自己需要的人才,另一方面,企业自己的人才也更容易跳槽了。当然,那些不太懂开源的企业只是关注自己失去的人才,而那些更懂开源的企业,则看到了更大的机会。

一个企业,为啥要把自己的内部项目开源出来呢?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数学模型,某一个市场,原本的规模是100,其中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20%。当他开源了一个项目,这个市场将变得更大、更成熟,市场规模从100变成了200。由于参与者众多,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%,变成了15%。但是,他的整体收益,依然上涨了50%。当然还有一些企业,通过开源,不仅做大了市场,更提升了自己的市场份额,那就更厉害了!

谷歌的安卓系统,就是成功典范!


企业参与开源的不同阶段

---